很多品牌的文案都显得很不生动,看起来没有什么吸引力。
其实,如果能将“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融入写作文案中,文案就犹如被赋予了生命,拥有更加强大的传播生命力。
所谓拟人化,顾名思义就是将产品或者品牌的某个特点,以人格化的方式表现,有的是将产品或者品牌直接比拟成人。
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品牌和产品更贴近用户,也更吸引人。
“拟人化”文案在美食产品中居多,近年来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先来看一些“拟人化”文案。
01
长城葡萄酒的经典文案:
“三毫米的旅程,一颗好葡萄要走十年。”
02
万和X《向往的生活》:
“每一块服软的肉,都爱过一个懂火候的灶。”
03
高德地图:
“看屋檐,看霓虹,看倾盆的雨,看老板脸上的乌云,看对话框里的十万火急。
居然羡慕起窗台上发呆的蜻蜓,咦?怎么时间跑过了春夏,我还没看过一次日落。
现在有空,现在去看。”
04
西贝:
“别害怕,每块黄米凉糕都会等来自己的桂花蜜。”
05
饿了么星选:
“凌晨采摘,4点上路。
在你赶早高峰之前,我已跨过巴蜀十万高峰。”
06
淘鲜达大宅蟹:
“下辈子还要做自己,横行霸道,富得流油。”
07
MONO海报:
“把小蛋糕敲晕再吃,安抚可乐等气消了再喝。夹心饼干劝分了再泡牛奶,讲个笑话,把冰块气哭了再咬。”
08
Timberland:
“我走的时候叫Timberland,回来时才叫踢不烂。”
09
天猫家装节:
“我和我的卧室感情再好,也难逃七年之痒。”
10
奈雪的茶:
“当你独自出门,其实是在和宇宙约会。”
为什么品牌文案都喜欢“拟人化”?
1、让产品形象更生动,帮助用户了解产品。
拟人化的写作方式能够将原本冷冰冰在消费者面前呈现的产品变得有血有肉,更具趣味性。
将品牌形象赋予人的特征,能让消费者在脑海中出现产品的时候不仅是一个产品,而是有灵魂的,它的特点也更加鲜明,从而帮助用户能更好地了解产品特性。
2、促进品牌和消费者的沟通,提高品牌忠诚度。
大部分的品牌文案都是紧紧围绕产品做广告,而没有站在受众的角度进行沟通,“自嗨型”的文案很容易引起消费者反感。
但拟人化的文案就不一样了,它通常幽默风趣,让人看后会心一笑。
因为往往拟人化的文案,是能够充分调动人的感官因素,与人做情感交流的。
人的情感包含浅层情感(喜、怒、哀、乐等)和深层感情(亲情、友情、爱情等)。
将事物以人的特征进行描述,就像赋予了其「生命」,它是鲜活的,是有感情的,能像人一样与你进行交流,而不是冷冰冰摆在那里的一个物件。
这样“有生命力”的文案, 能进一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市场对品牌个性创新的需求越来越大,功能型产品都纷纷开始塑造温暖型品牌个性,帮助提升品牌好感度。
随着消费者的消费愈加感性化,和品牌间是否有情感共鸣,会成为他们选择品牌的一大理由。
尝试与受众沟通,与消费者做朋友,能够让他们更愿意为产品和服务买单。
3、拟人化抓住了受众对“萌”的心理趋向
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曾曾提出“beauty——美女、beast——动物、baby—— 婴儿"的3B原则",无论是可爱的动物还是婴儿,他们都有“萌”的特性,消费者往往都喜欢萌萌的东西。
就拿“萌宠经济”来说,如今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萌宠等事物逐渐成为流量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前刷屏的"星巴克猫爪杯被哄抢"事件,足以说明出萌宠符号的商业价值。
而拟人化的文案,正是给人一种“萌”的感觉。
正是因为拟人化的文案有着这些优势,所以越来越多的品牌采用拟人化的表述方式与用户进行情感沟通。
品牌文案如何拟人化?
拟人化的品牌文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外部特征拟人化,另一个是为品牌注入情感和灵魂
1、结合人的外部特征拟人化
人的外部特征包括名字、身材、长相、动作和神情等等,用拟人化的修辞描写产品,让产品具有人的特征,可以增加文案的趣味性,让产品特点更加鲜明。
除了外形之外,还可以结合人的动作,神情进行描述,比如,长城葡萄酒的经典广告,“三毫米的旅程,一颗好葡萄要走十年”,一个“走”字,拟人化地也写出了品牌脚踏实地做品质的精神。
2、让品牌带入角色,赋予产品灵魂和情绪
这点很容易理解,就是将你要写的产品类比成人,让它有人的情感特征。
正是因为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人是有灵魂的,通过赋予产品灵魂,将让文案更出彩。
在文案中表达此类情绪,会让产品或品牌的人格化形象更鲜明,也能让用户更有共鸣。
也可以用昵称代替品牌名,像故宫自称“朕”,麦当劳自称“麦麦”等,都是通过拟人化的名称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品牌文案拟人化,其实就是运用内容营销,学会讲故事,让受众找到情感共鸣和归属感。
所以,品牌传播的关键还在于“沟通”。
品牌不能高高在上,一定要和用户互动,让品牌“说人话”。
拟人化的文案可以更好的连接目标消费群,让消费者感受到这个品牌价值背后的温度,并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
因此,在日常的写作中,可以借助这种手法,来提升文案的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