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品牌动作也频繁了起来。从短片、文案、包装到线下体验,我们看到了许多耳目一新的品牌实践。
在这篇合集中,总结了今年前五个月 4个值得关注的营销趋势。
01影视化表达:《当品牌广告开始内卷,我们与合作王家卫毕赣等名导的新锐品牌聊了聊》
从苹果与陈可辛的新年短片《三分钟》开始,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与名导携手拍摄品牌短片,包括 pidan 和隅田川这样的新锐品牌。
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1 名导国民度高,容易出圈;2 名导会讲故事,有自己的视觉语言,能保证内容品质。
只从这两方面出发又太肤浅,那么品牌究竟为什么选择与名导合作?如何平衡名导对艺术的追求与品牌的实际诉求?
pidan 选择与毕赣导演合作存在许多契机,比如导演自己养猫,是 pidan 的用户,传达的理念与 pidan 所坚持的风格具有一致性。于是才有了合作《破碎太阳之心》的机会。
在 pidan 看来,品牌宣传片要和销售解绑。因为宣传片重在传递品牌精神,内容不必特别关注销售指向的商业表达。但品牌仍需要结合自身调性、短片风格、目标人群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投放渠道,进一步提高曝光效率。
因此,短片的主线以“人类为什么需要猫”的品牌视角切入。这为导演进行艺术创作留下了很多空间,他只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极具个人风格的视觉语言传递这一精神即可。
王家卫导演与不少国际品牌有过精彩的广告合作。在隅田川看来,这次合作对双方而言都是一次“不一样”的尝试。选择与王家卫合作,是因为他的作品一向极具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
隅田川主张咖啡除了是风味饮品,也是连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介质,传递爱与善意。以这样充满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极大程度地保留了王家卫导演的人文关怀、镜头语言和美学风格,又凝练地表达了品牌短片的主题。
02有效包装:《对谈潘虎:为瑞幸、今麦郎、青岛啤酒做包装设计,销售额超百亿的秘诀是什么?》
包装升级常见,但带着产品火上热搜的案例实属罕见,今麦郎“凉白开”的焕新升级就是那个特例。
本文采访了为“凉白开”新包装背后的设计师潘虎,聊了聊为什么只是换了字体颜色和瓶身形状,就值 300 万?让包装变得“有效”、能带来销量的关键是什么?
在潘虎看来,商品包装要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取得平衡,“有效的包装设计不需要太复杂,关键是要‘解决问题’。”
潘虎认为,用包装撬动销量并不是伪命题,他也做出过很多成功案例。一个好的包装设计,给品牌带来的收益是无可估量的。今麦郎拉面范、青岛白啤、椰云拿铁都是被市场验证过的成功实践。
包装设计的底层逻辑也很简单——洞察用户需求,以最优解落地,帮助产品在市场上取得胜利。设计作品是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产物。在潘虎看来,当他会因为某个产品发出惊叹时,它就已经是成功了。而这样的设计往往是很难用逻辑解释的。
03有效文案:《为什么 80%的品牌文案都是无效文案?》
无论内容形式如何变化,文案永远是营销活动的基础。如今营销人需要为多个平台创作大量品牌内容,真正产生效果的少之又少,只有大概 20% 的好文案对品牌形象有加成作用。
那么到底如何定义“好”?
本文采访了具有 15 年广告从业经验的文案专家空手老师,追本溯源,探讨如何写出有效的品牌文案。
在采访中,空手老师分享了他的观点:好文案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简洁、言之有物、从消费者出发。
那么如何用简洁的语言传递品牌故事和对消费者的理解呢?关键是要找到品牌的“核心文本”。
那是一个品牌最核心的文字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品牌的广告语、品牌故事或者核心价值观。“公众号、小红书、产品视频等内容,都应该在核心文本的系统指引下衍生出来,”空手表示,“很多新消费品牌文案之所以空洞,根本原因在于文案的根基不够稳固,导致跟消费者沟通的时候只能讲一些抽象且宏大的价值观,而不能落地。”
找到核心文本之后,品牌要做的就是在不同场合,通过不同媒介,以一万种方式,不断重复它,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心智。
“好的文案要能激发消费者的情绪反应。但这种反应未必是情感价值,而是会心一笑,或者是感动,最终要落到产品价值上。总而言之,就是你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空手说,“我不是要让消费者爱上这个品牌,消费者是非常‘花心’的,品牌最终不是要让消费者爱上,而是要被人记住。”
04情绪营销:《拿捏年轻人的情绪,品牌比不过寺庙?》
年轻人开始烧香拜佛请手串。小红书的旅行攻略里,寺庙成为了重要的旅行目的地。
去寺庙打卡的背后,折射出了年轻人的什么心理文化特征?寺庙本身做了哪些努力?这样的社会文化与配套动作,是否能给到品牌一些参考?
在本文探究了“上香”背后的心理因素。年轻人去寺庙,是为了寻找精神慰藉,解决关于学习、工作、搞钱的焦虑。现代社会的压力和竞争让年轻人感到焦虑和不安。拜佛只是对焦虑的释放,寻求心灵的宽慰。
许多消费品牌同样在打“安慰剂效应”这张牌。让产品成为精神安慰剂,即便实际的现状没有任何改善,但因为用户“预料”或“相信”改变将会发生,人的状态真的能够得到缓解。
通过复盘杭州两大网红寺庙灵隐寺和法喜寺的营销策略,我们发现寺庙制造爆款不是偶然。
它们精准定位年轻人群体,击中情绪痛点,传递佛系文化与年轻人产生共鸣。然后通过烧香拜佛创造消费场景,为手串御守产品引流。如果你的品牌还在苦恼吸引不了年轻人,不如从寺庙营销中找灵感。